創作者必看的採訪心法!10招讓你交出好內容

By 邱鈺玲 Yuling Chiu /  2023-04-21  / 

現在各種形式的創作很多,不管是Youtuber、Podcaster、SEO文章,或是部落格,常常能看到採訪人物的內容。有些主題設定很有趣,但囿於採訪技巧生疏,所以看完/聽完內容後,總覺得有點可惜。所以,本篇想分享,我在過去8年採訪經驗中,最重要的採訪心法,幫助你製作出更出色的內容!

搞清楚採訪的目的

好採訪,就是要問好問題,但要問出好問題,首先要搞清楚採訪發布的目的平台特質

每個平台都有自己的特質,特質除了紙本、數位之外,還有平台的個性在意的議題專案的目的等等,問題都該符合這些基本的條件,才能研擬出與平台高度相關性,且受眾也會喜歡的問題。

比方說,我先前接了一個工藝雜誌的採訪,過去工藝類型的內容,多半會著重在「技術」和「藝術」等層面,但當時被告知,希望能帶出「工藝如何讓人幸福」的概念,所以我擬的問題訪綱,就都會圍繞在這個主題,詢問當事人在做手工藝當下有何愉悅的感受。

【延伸閱讀】想學下標,要先知道紙本和數位平台的下標邏輯

問開放式的問題

有別於一般認知,許多關於「如何問好問題」的文章或書籍,都說不要問太開放式的問題,但採訪卻完全相反,因為太過封閉,反而容易讓受訪者直接句點你,也無法挖掘更深入的內容,而且也容易有誘導之嫌,可能會讓對方說出不是自己的真心話。

何謂封閉式的問題?何謂開放式的問題?以下簡單舉例。

  • 封閉式的問題:「你是否因為想要放手一搏,才想創業?」(對方只能回答「是」和「否」,而且已經帶有先入為主的意見)
  • 開放式的問題:「你為什麼決定創業?」(對方就能回答出一段故事)

另外,像是「如何」類型的問題,也算是開放式問題的一環,可以盡量問這類問題,盡可能讓受訪者多說。它說得多,你可用的素材就多。

受訪者才是主角

在看一些創作者進行採訪時,常常覺得很可惜,因為好不容易邀請到有意思的來賓,結果訪問者花了太多時間講自己的事,使得來賓發言的時間很短,以至於聽眾/觀眾/讀者無法滿足一開始對來賓的好奇。

建議在採訪的時候,既然都邀請了來賓,那麼那期的內容主角就是他,訪問者只是一個橋梁媒介,藉由適度的引導和襯托,讓來賓發揮出他的魅力和專長、抒發己見,就會是很好看的採訪。

我在採訪時幾乎不說自己的事,如果說的話,通常都是為了以類似的親身案例引導對方說出更多話,是帶有目的性的發言,目的達到了,我就不會再說更多,因為採訪時間通常有限,要盡可能讓對方多說一點。

不問芭樂問題

何謂芭樂問題?就是不經大腦、隨便想出來的問題,比如:「你的店哪時候創立?」

除非網路上真的都沒有任何資料,否則對方好不容易撥空受訪,結果卻問出這種沒有深度的內容,對方可能也會覺得很浪費時間。

資深記者房慧貞也曾分享類似的內容,建議要採訪,就要盡可能當對方肚子裡的蛔蟲。

做足功課,別人問過的問題不要問

這一點和上一點很像,但箇中還是有點差異,因為有時候用大腦認真想出來的問題,可能早就已經有人問過了,從這點就能看出一個編輯記者有沒有認真做功課。

以前當採訪編輯的時候,偶有媒體聯訪的時間,有些受訪者個性鮮明,遇到被問了一百次的問題,就會明顯表現出不耐煩,進而對那個記者編輯有了不好的印象,就不會對他多說更多。

因為有當時的經驗,所以採訪前,我都會很盡力做功課,網路上查得到的內容,我都不會問,除非有多筆資料、說法不一致,我才會在現場再次和對方確認。

你有沒有做功課,受訪者真的都感受得到,如果他感受到你的認真,就會卸下心房,願意跟你說更多。

我常訪到對方跟我掏心掏肺講業界八卦、甚至開始哽咽;也遇過一面之緣的設計師對我說:「因為看到採訪的人是你,我才願意受訪,不然我本來不想答應。」因為他說過去遇過的訪問者中,我是少數會很認真做功課的人。

只要有時間,我不僅會看對方過去的受訪文字報導,相關影片甚至出版的書籍都會先看過。即便訪問時間只有1~3小時。

我一開始這麼做,純粹只是標新立異,不想跟別人一樣,但後來發現內容必須要有差異性,才會有流量。做功課不僅是先了解受訪者,也是在進行內容市場調查,看看別人都問到了什麼。

如果能問到別人問不到的事,那無論內容是放在自己的平台,還是接受委託,受訪者都願意和你分享以前沒對其他人說過的事,換言之,你就得到了獨家。

有備而來,但不要裝懂

有些訪問者做功課很認真的原因,在於擔心自己被受訪者當白癡,以至於在現場只敢問訪綱裡有的內容,不敢多問、追問太多。

但一如前述,訪問者本來就是代替讀者/觀眾/聽眾訪問專家,就算是專跑某個特別議題路線的記者編輯,除非很資深,否則也不可能像全職研究的專家那樣,懂得很透徹,所以不懂的就要問,否則只是苦了寫稿、創作的自己,因為你既沒搞清楚那個議題的脈絡,也沒得到足夠的素材。

大部分的受訪者都很願意分享,畢竟受訪本身就是分享,如果不想講,就不會接受採訪(除非你要問的是私生活、敏感話題、八卦,或採訪是別人幫他安排的,就另當別論)。

但若你還是無法跨越心理障礙,害怕被笑,可以對受訪者說:「我對這領域不像您那麼專門,所以想請教⋯」

若受訪者是長輩,也可以適時裝笨,我有時甚至會直接講:「不好意思,我要問一個笨問題⋯」用這樣的態度採訪,通常都獲益良多。

讓對方感覺採訪像聊天,但別真的開始尬聊

這一點也是我看某些創作者訪談時,覺得可惜的地方,就是控場沒有做好,原本以聊天的形式採訪,結果最後訪到偏題,重點都沒有問到。

有些受訪者沒有採訪經驗,所以過於嚴肅正式的話,他們會很緊張,沒辦法放心坦白、說話會點到為止,這種時候,我都會先安撫對方,說等等就像是聊天一樣進行,讓對方先放鬆,訪問會比較好進行。但如果對方放太鬆、自己聊到離題的話,我也會找時機把話題拉回來,因為時間有限,我必須完成重要的任務才行。

以前某次在早餐店,看到一個大學生為了作業在進行訪談,結果訪著訪著,雙方居然開始互相調情,雖然訪問結果他自己要承擔,不關我的事,但當下真的讓我直搖頭。

按照順序訪,氣氛會僵掉

有些訪問者擔心自己太過緊張,遺漏掉要問的題目,所以就會按照訪綱順序訪問,雖然技術上這樣沒有問題,但這麼做往往會因為過於制式,而讓氣氛僵掉,氣氛一僵、人一尷尬,願意說出口的內容就會很有限。

所以建議不要按照順序訪,這樣才能像聊天,但這樣事前就要很熟悉自己要問的問題。我通常會在訪問前多看幾次問題,然後現場非常專心聽受訪者說了什麼,有時認真的受訪者會自己先串連內容,一口氣回答掉很多問題,那訪問者就要留意哪些已經說了、哪些還沒,哪些是可以延伸追問的。

所以,認真採訪,其實是一件非常燒腦的事。

仔細聽對方說了什麼沒說完的話

雖說要留意哪些部分可以延伸追問,但其實這並不容易,因為很講求訪問者對議題的了解程度、語言的敏銳度,不過如果能做到,就會讓訪問變得很精采、很有深度。

如果訪問過程發現受訪者說的話:

  • 不具體,例如受訪者說:「我們家的產品真的很好!」就要追問:「為什麼好?標準是什麼?跟誰比?」
  • 前後矛盾,比如說自家產品的優點都能得到公評,但拿不出任何證據。
  • 話中有話,譬如受訪者說:「XX品牌做得是不差啦!」這句話感覺後面還沒講完,就嘗試追問下去,看看對方願不願意說,如果願意,那麼就有機會問到很有價值的秘辛。

不批判不反應

如果不是為了自己的媒體、是代表其他媒體去採訪,那麼無論受訪者說了什麼誇張的話,都不要當場表現出自己的真實想法,因為我們的目的是讓他信任我們,而不是去指教他的,在那個當下,我們怎麼想,一點都不重要,我們只是承載內容的容器而已。

我曾經訪過很多跟我立場相反的人,在我面前大放厥詞,雖然心裡很難受,可是還是不能發表任何自己的意見。因為正如前面所說,訪問當中,我們不重要,我們只需要讓對方願意回答就好了。至於他多說了什麼不切題的內容,都無所謂,就丟掉吧!

當然也有一派的編輯記者認為,掛名就要有自己的想法,不能隱藏自己,但我認為還是要看採訪的方向和主軸而異,有些採訪專案還是不適合把自己放太明顯,太強調個人意見,就會讓觀看者覺得訪問者在搶話,既然邀請對方,就要留時間讓對方表現。

以上10點,是我認為採訪時最重要的心法,希望對大家的創作有所幫助,如果有任何想法,都歡迎留言一起交流喔!

Photo by Christina @ wocintechchat.com on Unsplash

內容配研所-關於頁面-內容策畫師邱鈺玲肖像照-2024

文字是傾聽人心的工具,而非攻其不備的手段。

邱鈺玲 Yuling Chiu
自由作家、《內容配研所》內容策畫師
創作內容,還在等靈光乍現?

內容行銷有方法,讓「內容配研所」陪你打造專屬的內容配方,寫作再也不必盲目摸索!

想看更多SEO文章、寫作技巧...

歡迎追蹤「內容配研所」Threads不定期更新最新內容行銷新知!

內容配研所-threads
也許你也想看這些文章
2022-09-30
預算有限也能提升網頁排名!超好入手的繁中SEO工具:Ranking SEO

相信長期撰寫網頁文章的朋友,都曾經想借助SEO工具提升網頁排名,卻面臨付費工具很貴、免費工具功能很陽春的困擾。

現在只要使用Ranking SEO,就算沒有充足預算、沒有技術團隊,也能優化SEO策略、提升網站排名,讓使用者輕鬆找到你的網站!

2022-11-15
部落格寫了1年還是沒流量?你可能遇到這5個問題

好不容易堅持寫部落格超過一年了,流量卻完全不見起色嗎?也許你該從寫作目的、題材領域、優勢、數據和策略下手,找出可以改善的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