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我自己的認定,「吸引人」、「有價值」和「優質」是不同的三種標準。
我認為吸引人是「足以引起他人好奇,但後續評價不一定」;有價值是「閱讀內容後,有解決受眾的疑問」;優質則是最高評價,既吸引人、有價值,可能還富含深度觀點。
那怎樣才能打造吸引人、有價值或優質內容呢?這問題則要回歸到受眾是哪一群人。
假設我們今天是一家書店,受眾就是愛讀書的人,但即便是愛看書的人,也細分為很多族群,有人愛看小說,有人愛看社會科學,有人喜歡心靈雞湯,對這些興趣不同的人來說,能吸引它們的議題就不會一樣。
比如小說,又有非常多分類,愛看推理小說的人,不一定喜歡看言情小說,所以你用推理小說的文案風格去吸引喜歡言情小說的人,就不會成功,因為不吸引他們。除非該本推理小說有言情的成分,才有可能。
又比如內容行銷,對初學者而言,本篇可能很有價值,但對老手來說就沒有,因為他早就知道了。若品牌鎖定的對象是一群老司機,就要去思考你的品牌領域,還有什麼是他們不知道的。
所以許多行銷講師之所以沒辦法具體描述何謂優質的內容,是因為這個標準因人而異,是浮動的,只能靠品牌自行定義和調整。